一个班59个学生,全部上重点线:11个上北大,9个上清华,6个上复旦,2个上中科大,2个上香港科技大学,1个上美国麻省理工……今年四川高考考试成绩理科前十名的学生,有3个在这个班,其中一个是成都理科状元。这个成都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,就是成都七中2009级14班。
一个班有这样佳绩,确实够牛。然而,听了这个班班主任刘源老师的介绍,你会感觉这个班该牛,不牛实在没道理。由于这个班是成都七中两个理科实验班之一,学生为成都和外地的出色学生。稍微知道学校状况的人都了解,目前的中小学不仅仅是高中有重点班或实验班,即便小学也有重点班或实验班,而重点班或实验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,一是集中出色学生,二是集中出色教师。打个比如,重点班或实验班可是“集万千溺爱于一身”啊。因此,重点班或实验班里出状元,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,应是很正常的现象,不然重点班或实验班不是白办了吗?
这个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非常正常,实在没炒作的原因。在我看来,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背后的“故事”才是媒体和公众值得关注的事情,由于每一个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背后都是几人开心万人忧,由于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恰恰牛出了国内教育的现实窘境——不只教育资源配置紧急不公,而且优质教育资源多数变成了少数学校的敛财工具。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道听途说,试看中国的天下,什么学校没重点班或实验班,哪一个比较好学校没拿名誉收取赞助费或择校费!我不不承认,有的学校尤其是那些普通学校,可能没重点班或实验班,但肯定是少而又少,由于即便是普通学校也让学生考好的愿望。
大家都知道,国内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公平的,城市的比农村的好,重点学校比普通学校好。同是国办学校,表面看选择哪所学校是学生及父母的权利,事实上是你的社会地位已经决定了你的选择。譬如,农村学生虽然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,但也有几个学习好的,但好也没用,由于没钱你是上不起重点学校的。大家县一中是大家县当之无愧的重点学校,可与市一中或其它县区的好学校相比,还是有不小差距。中考的好学生,有条件的都会出去,只有那些家庭条件差和学习差的学生才会留在县一中。虽然教育资源的优劣对学生的学习未必产生决定性原因,但哪个也没办法不承认教育资源的重要程度。有报道说,今年的高考考试状元中只有4人来自农村,这是否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啊!
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牛出了国内教育的现实窘境,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问题,还有对其它学生的伤害和不公。在重点班或实验班,除去需要多付出艰辛以外,还要同意普通学生异样的目光,还有承受时时存在的危机感。由于大部分学校的重点班或实验班是“动态的”,成绩进步了可以进去,学校退步就可能出去,进去的好说,出去的则势必有心里重压。而且重点班或实验班在学校总是还会享遭到肯定的打折,由于在普通班学生的心中容易种下不平等的种子。现在,社会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,但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制造不平等,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或是教育不平等最坏的体现。学生的智商是不一样的,人为地弄出一个“最牛高中三年级班”正是目前教育的尴尬与悲哀,有哪些热炒的意义?